【粗中有细的意思】“粗中有细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外表看起来粗犷、豪放,但内心却心思细腻、考虑周全。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人的性格或行为上的反差,表面与内在的不一致,往往让人刮目相看。
在日常生活中,“粗中有细”的人可能在处理问题时显得不够细致,但关键时刻却能展现出极强的观察力和判断力。这种特质在职场、家庭乃至人际关系中都具有重要的价值。
一、词语解析
词语 | 含义 | 出处/用法 |
粗 | 外表粗糙、不精细、豪放 | 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行为方式 |
中 | 内心、内在 | 表示内部的品质或状态 |
细 | 细致、谨慎、周密 | 强调内在的细腻与全面性 |
二、常见使用场景
场景 | 描述 |
职场 | 某位领导看似不拘小节,但在关键决策上非常谨慎 |
家庭 | 父亲平时说话直率,但对孩子的成长规划却十分细致 |
人际交往 | 朋友表面上大大咧咧,但总能在关键时刻给予帮助 |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型 | 词语 |
近义词 | 外刚内柔、表面粗犷、心细如发 |
反义词 | 粗心大意、外柔内弱、毛手毛脚 |
四、使用建议
- 适用场合:适用于评价他人性格或行为时,强调其内外反差。
- 避免误用:不要用于形容做事不认真或马虎的人,以免造成误解。
- 搭配建议:可结合具体事例来说明,增强表达效果。
五、总结
“粗中有细”是一种富有层次感的性格描述,它揭示了人性中的复杂与多面。在理解他人时,我们不应仅凭表象下定论,而应看到其内在的细腻与智慧。这种品质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成熟,也常常成为他人信赖和尊重的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