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城阙辅三秦的阙是什么】“城阙辅三秦”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。这句诗描绘了长安城的雄伟气势和其对周边地区的护卫作用。“阙”是其中的关键字,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整首诗的意境。
一、
在古汉语中,“阙”是一个多义词,常见含义包括:
- 宫门前的楼观:古代宫殿或宗庙前的高大建筑物,象征着权威与庄严。
- 皇宫或朝廷的代称:有时也指代帝王所在之地。
- 通“缺”:表示缺口、空缺的意思。
在“城阙辅三秦”中,“阙”指的是城门上的楼观,即城门楼。整句的意思是:长安城的城门楼守护着三秦大地(泛指关中地区)。这里的“阙”并非指缺失,而是指建筑结构,体现了古代城市防御体系的一部分。
二、表格对比
词语 | 含义 | 在诗句中的具体解释 | 说明 |
阙 | 宫门前的楼观 | 城门上的楼观 | 指长安城的城门楼,象征城防 |
城阙 | 城市的门楼建筑 | 长安城的门楼 | 表示城市的防御设施 |
辅 | 辅助、护卫 | 护卫、守护 | 表示城阙对三秦地区的保护作用 |
三秦 | 关中地区 | 古代地理区域 | 指陕西一带,是古代重要战略要地 |
三、延伸理解
“城阙辅三秦”不仅是对地理形势的描述,也暗含了诗人对国家安定、边疆稳固的期望。通过“阙”这一意象,诗人表达了对京城的敬仰和对友人赴任的关切。
因此,在学习古诗词时,了解关键词的本义及其在特定语境中的引申意义,有助于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情感与思想。
如需进一步探讨其他古诗词中的关键字,欢迎继续提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