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独木难支意思和来源是什么】“独木难支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或一个力量难以支撑大局,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。以下是对该成语的详细解释、来源及用法总结。
一、成语解释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独木难支 |
拼音 | dú mù nán zhī |
字面意思 | 一棵树难以支撑整个屋梁,比喻个人力量薄弱,无法单独承担重任 |
引申义 | 强调团结协作的重要性,单靠一人难以完成大事 |
二、成语来源
“独木难支”最早出自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独木不林,单见之明,不足以为道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,单独的一棵树不能形成森林,只凭个人的见解不足以构成完整的道理。后来逐渐演变为“独木难支”,用来形容个人力量有限,难以支撑全局。
在古代文学中,“独木难支”常被用来劝诫人们注重集体的力量,强调团结合作的重要性。
三、使用场景与例句
场景 | 例句 |
工作场合 | 这个项目需要团队合作,光靠我一个人是独木难支。 |
学习生活 | 考试复习不能只靠自己,否则就是独木难支。 |
团队管理 | 领导要懂得调动大家的积极性,否则容易陷入独木难支的境地。 |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型 | 成语 |
近义词 | 力不从心、孤掌难鸣、独力难支 |
反义词 | 合作无间、众志成城、齐心协力 |
五、总结
“独木难支”是一个寓意深刻、常用且富有哲理的成语,强调了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。在现实生活中,无论是工作、学习还是生活,都离不开团队的支持与协作。只有众人齐心协力,才能真正实现目标,避免“独木难支”的局面。
通过了解“独木难支”的含义、来源及使用方法,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,并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