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命途多舛出处于哪里】“命途多舛”是一个常用于描述人生坎坷、命运多艰的成语。它表达了一个人在人生道路上经历诸多磨难与挫折,难以顺利前行。那么,“命途多舛”这个成语究竟出自何处?它的出处和含义又是什么?
一、
“命途多舛”最早见于唐代诗人王勃的《滕王阁序》。原文为:“时运不齐,命途多舛。”意思是:时运不顺,命运多舛。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自身遭遇的感慨,也道出了人生的无常与艰难。
“命途多舛”后来被广泛使用,用来形容一个人在人生旅途中遭遇了各种不幸与困苦,如仕途受阻、生活坎坷、情感挫折等。它不仅是一种个人命运的写照,也是一种对人生苦难的深刻体悟。
二、出处与含义对照表
词语 | 出处 | 原文句子 | 含义解释 |
命途多舛 | 《滕王阁序》 | “时运不齐,命途多舛。” | 指人生道路多有曲折,命运多磨难 |
命途 | 《滕王阁序》 | “命途多舛” | 指人的命运、前途 |
多舛 | 《滕王阁序》 | “命途多舛” | 意为多变、多难、不顺利 |
王勃 | 《滕王阁序》 | 作者为唐代著名文学家 | 被誉为“初唐四杰”之一 |
滕王阁序 | 《滕王阁序》 | 王勃所作的一篇骈文名篇 | 描写了滕王阁的景色与作者的感慨 |
三、延伸理解
“命途多舛”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叹,也常被用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。在文学作品中,它常常出现在描写人物命运起伏、社会动荡的作品中,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和历史厚重感。
此外,“命途多舛”也可以作为激励人心的词汇,提醒人们面对困难时要坚韧不拔,保持希望。正如古人所说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”
四、结语
“命途多舛”出自王勃的《滕王阁序》,原意是表达人生道路的艰难与命运的不顺。如今,这一成语已成为中华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表达之一,广泛用于文学、影视、日常交流等领域,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生感悟。